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机构首页 >> 正文

    蔡拓教授新著《拓开天外无穷景——一个全球主义者的学术人生》新书发布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3日

    2025年9月20日,《拓开天外无穷景——一个全球主义者的学术人生》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海淀花园饭店会议中心第六会议室顺利召开。此次发布会是第十二届全球学与全球治理论坛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与全球治理的未来”学术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南开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王康主持,新书作者蔡拓教授及多位学界专家齐聚,共话学术传承与全球学学科发展。

    发布会上,新书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名誉所长蔡拓教授首先分享创作初心与著作核心内容。他介绍,该书并非传统学术专著,而是对个人40年学术生涯的总结、梳理与审视,同时作为南开大学出版社“学术人生”丛书的开篇之作,概括了自身学术生涯的三大阶段与学术旨趣,核心围绕“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性”展开,阐述了在交叉性、边缘性、整合性领域探寻理论突破的学术主张。

    蔡拓教授指出,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性,是不分国家、民族、种族、地区的,全人类普遍认同并践行的理念,如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和平发展、幸福等,这些共同性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结晶,规范并影响着社会生活。回溯学术历程,20世纪80年代,蔡拓教授通过《契约论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政体学说》,强调政治生活除阶级性外的共同性;90年代转向全球问题、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关注超越国家边界的共同议题;2011年起,他着手全球学学科建设,2012年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获批全球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立中国自主的全球学学科,2014年推出的《全球学导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20年由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推出英文版,成为中国全球学理论走向国际的重要载体。此外,蔡拓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 “世界主义思想研究”六卷本研究成果即将收尾,北京市重大课题成果《世界主义及其当代价值》已经出版,进一步夯实全球学的学术根基。

    针对当前逆全球化思潮与地缘政治挑战,蔡拓教授提出“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主张尊重各国多元性与本土性,同时以人类共同规则与价值审视实践,寻求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平衡。他引用拉兹洛名言“看到差异中的一致性,是真正的辨识能力”,强调共同性与特殊性浑然一体,共同性理念将发挥更大作用。

    谈及学者责任,蔡拓教授直面当下学术界功利化、重形式、轻规范的问题,提出“学术执着”与“学术良知”两大准则:学术执着要求以学术为生命追求,不为功利动摇;学术良知强调坚守独立人格与批判精神,以良心担负社会批判责任。他重新强调了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10周年建立之际就提出的“四多四少”主张,即多些世界主义,少些国家主义;多些学术视角,少些政治偏好;多些独立人格,少些谋士情结;多些责任意识,少些功利考量,引起在场学者的强烈共鸣。蔡老师坦言,康德之“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所感,是自己40年学术生涯的重要指引。

    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在发言中动情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两人在学术会议上初次相遇时,蔡拓教授便带着“对全球问题的敏锐关注”,他感慨蔡拓教授年近八十仍能保持“学术新鲜感”,始终以中长期视野关注人类社会进化,其“在差异中找共同、在黑暗中寻光亮”的研究方法,彰显了大学者的前瞻性与理想主义情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陈岳教授回忆起两年前拜读书稿的经历,指出蔡拓教授的研究始终贯穿 “整体政治学” 逻辑——从打通国内与国际政治研究,到关注非国家行为体推动全球学兴起,认为其对中国全球学的建立做出了奠基性和独创性的贡献,丰富了全球学的基本理论,把全球学理论作为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来解释中国与世界。

    64F280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志成教授用“一学一派一论坛,两所三书五领域”概括其成就:创建中国全球学学科,开创世界哲学学派,创办全球学与全球治理论坛,于南开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创立两大研究机构,出版《当代全球问题》《全球学导论》《全球治理概论》三本标志性著作,深耕五大研究领域。他现场诵读诗句“七八春秋不等闲,桃李天下各争先。杏坛耕耘四三载,工商学界多夺先,学著等身高为师,教书育人品真范。谁道人生无再少,夕阳正红无限好”,称赞蔡拓教授“师者、长者、学者”三位一体的形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方长平教授从五个方面来肯定蔡拓教授:一是问题意识与议程设置能力强,理念超前;二是学术研究执着,即便全球化遇挫仍始终坚守;三是学科创立能动性强,兼顾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四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开放性;五是学术人生的一致性。

    清华大学政治系主任杨雪冬教授认为,蔡拓教授的学术研究除问题课题等驱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理念驱动”,使其成为“长期主义的少数派”。他将蔡拓学术人生定位为 “能动主义关照下的理想主义”,指出其有明确学术目标、不懈努力、自我反思转向及健康身心,还回忆起蔡拓教授克服困难学习、翻译著作的经历。

    33E4D5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袁正清敬佩蔡拓教授将学术作为志业、专注领域的精神,认为其创建的全球治理法大学派影响深远,并提及蔡拓教授的 1994 年《当代全球问题》及 2000 年《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等著作对自己的启发。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张利民回忆与蔡拓教授40余年的同学情谊,称赞其真诚宽厚、勤奋乐观,重视友情与家庭,认为深厚的情感支撑其学术奋进。他肯定该书是专业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目,也适合学生阅读,建议南开大学出版社加大宣传,以高校为起点推动书籍传播,希望蔡拓教授享受晚年生活的同时,继续带来思想启发。

    43B1CD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刘昌明教授主张学习蔡拓教授“敬畏头顶星空与心中道德律”的精神,秉持家国情怀与世界眼光,探究人类社会规律,坚守学术道德,克服功利浮躁。称赞其将学术思想理论化、体系化,通过著作奠定学科根基,完善硕博教育体系培养人才,实现知识良性循环。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姚璐教授代读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的文章《理想主义的魅力》,分享书籍阅读感受。赵可金教授直言,其被蔡拓教授的理想主义赤子情怀所触动,认为书中不仅是个人追忆,更是对人类文明前景的期待与时代剪影的刻画。他称蔡老师突破自我、坚守学术底线,以学术为生活实现自由,认为该书为后辈学人留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问题。

    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康在总结中表示,蔡拓教授将心血之作交由该社出版,是对出版社的信任与认可。认为这本书不仅是蔡老师个人学术生涯的缩影,更折射出中国全球学学科从萌芽到发展的历程,为学界了解全球学提供了珍贵参考。她承诺,未来将继续携手学者,打造更多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共同推动学术创新与思想传播。

    发布会最后,蔡拓教授动情致谢,坦言各位专家的认可让自己既感动,又倍感压力,表示“学者间的友谊基于思想共鸣,未来愿继续以轻松坦诚的交流,与大家共同做好学术、过好生活。”在热烈氛围中,新书发布会落下帷幕,其引发的关于全球学发展、学者使命的思考,将持续为学界注入活力。

    文字 关璐瑶

    审核 牛佳璐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