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机构首页 >> 正文

    “世界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5日

     

     

     

     

     

     

     

     

     

     

     

     

     

     

    2017923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主办的“‘世界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湖北大厦清江厅召开。开幕式由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贞晔教授主持,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蔡拓教授发表致辞。

    本次会议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主义思想研究’”系列学术研讨会之一,汇集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国际政治研究》、《理论与现代化》和《天津社会科学》等高校及科研出版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本次会议中,诸位专家学者立足自身已有研究,以多元视角对“世界主义思想”的内涵、谱系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反思和分析,展示了“世界主义研究”的前沿成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主义思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资料。

    在研讨会第一环节“主旨发言”中,蔡拓教授开宗明义,指出当今的世界主义思想正从个体主义走向全球主义。蔡拓教授认为,当前,世界主义可以作出新的类型区分,即“个体主义的世界主义”与“全球主义的世界主义”。“个体主义的世界主义”坚持个体本位,强调个人作为道德、价值、权利与义务的终极单元,但其覆盖的空间范围彰显了这一理念的局限性;不同于此,“全球主义的世界主义”坚持人类本位,倡导全球主义,主张将全人类视为独立且统一的主体,认同其整体性和共同性,这一思想克服了当今西方主流世界主义思想中个人与人类之关系的理论缺失,回应了全球化时代全球性日益凸显状态下世界主义思想发展的现实与前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以哲学的宏观视角将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进行对比研究,指明了世界主义思想未来发展的道路。时殷弘教授认为,普遍主义强调人类的本质秉性和共同的根本性伦理原则,而特殊主义强调个体环境中至关重要的情势要素,相较于特殊主义的异质性,同质的普遍主义显得苍白、空洞和简陋,但是特殊主义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特征也使其更易于流于相对主义。因此,时殷弘教授强调,世界主义的发展,无论是强调个体还是全人类整体,应该选择良性的中间路线,避免二者的不足。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围绕“天下主义”的含义、语言载体和重建路径三个方面,分析了“天下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任剑涛教授认为,“天下主义”的当代价值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天下情怀”,既“以天下为一家,在人的一致性尊严、共同性发展、平等性共享基础上,不囿于举国眼光,以全球视角认识天下”。但同时,任剑涛教授也提出,鉴于当前中国物质条件的限制,天下主义不能维持,中国重启天下情怀,仍需保持克制;并且,中国在寻求“天下情怀”的过程中,也需要解决摆脱西方话语,打破权力语言的一边倒式建构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以上发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戴长征教授进行了评论。戴长征教授认为,当前逆全球化等势力的兴起使得世界主义思想的探讨极具意义。但是,当今世界主义仍存在诸多争论,其中,世界主义、个体主义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调和,早期世界主义思想同当今全球化下的世界主义思想存在的差异,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中间路线的实现以及权力话语与道德话语的调和等问题仍需要后续的继续研究和探讨。

    在主旨发言的第二阶段,中国人民大学马俊峰教授从世界历史理论角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联性。马俊峰教授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就是个体不断摆脱束缚,克服自身的片面性,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主义理论的契合。

    清华大学王宁教授在追溯了世界主义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后,着重从文化和文学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和阐释,并对世界主义所涉及的各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内的一些话题作了辨析。围绕“世界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王宁教授指出,在今天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强大的中国弘扬世界主义是一个负责任大国无法推卸的国际责任。因此,中国的世界主义蓝图可以基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考察维度,对长期以来形成的西方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主义思想版图进行重新绘制。

     

     

    另外,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刘建飞教授以及复旦大学任晓教授也均提供了精彩且学理深邃的发言。刘建飞教授认为,在当前的全球化形势下,世界主义思想研究需要关注五个角度,“对人类社会和平进程的影响”,“对世界共同发展、共同实现富足的提倡”,“世界主义的平等要义与特定文明自我中心倾向的协调”,“基于世界主义理念的全球治理”以及“全球化与全球主义”。而任晓教授则讨论了中华文化中的世界主义思想。任晓教授认为,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想源远流长,集中体现为中国的天下观念和天下主义。任晓教授提出,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想可以成为未来世界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是中华文化可贡献于世界的建设性的思想理念。

    随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武心波教授从世界与世界、世界与中国、中国与世界三个维度评述了这一阶段的发言。武心波教授认为,上述学者结合中国的现实状态,从世界主义的当代文化价值、马克思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理论契合以及中华文明中的世界主义理念体现等视角,坚持主体意识,为中国的世界主义研究提供了更为多样的研究途径和探索方案。

    研讨会下午时段的第二环节包括“世界主义与当代世界”、“世界主义与当代中国”以及“不同文明视角下的世界主义”三个讨论专题。

     

    第一专题“世界主义与当代世界”主要讨论了在全球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代世界,世界主义的一系列思想价值甚至包括其中的一些超国家共同体方案在启迪人类克服和超越国家局限,探寻解决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和挑战方面,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思想启迪和价值指导。在研讨中,刘贞晔教授将西方和非西方文明中的世界主义思想作了对比研究,不仅揭示出二者迥异的思想源点和内涵,同时也挖掘和阐释了二者共同的价值指向,提出了世界主义思想在应对和解决人类21世纪面对的全球性危机与挑战方面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荆学民教授则讨论了世界主义对政治传播的依托性及其所遇到的难题。荆学民教授认为,世界主义发展依托着政治传播,但是从政治传播角度看,世界主义也遭遇到了“辨别政治文明的层次及可传播性”的难题。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杨昊老师立足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研究,讨论了“世界主义”及相关概念在这些文本中的形态和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厘清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主义思想轮廓。

    第二专题“世界主义与当代中国”的研讨内容包括“世界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中西方世界主义思想对比”,以及“世界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方向及外交理念建构的指引作用”等。上海外国语大学刘胜湘教授围绕“中国崛起的世界主义意义”问题进行了三段论式的研究。他指出,研究世界主义之于中国的价值与意义,需要厘清三个问题:首先,区分世界主义及其相关概念;其次,将中国崛起视为中国的世界主义和美国的世界主义之间的碰撞;最后,中国崛起首先需要依次解决个人主义、国家主义、地区主义问题,最后才是世界主义问题。随后,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学东教授基于全球化困境论述了儒家“道德金律”的世界主义思想。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王金良教授则讨论了梁启超的世界主义思想及其意义。

    第三专题“不同文明视角下的世界主义”研讨伊始,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张永义研究员对国内的世界主义研究进行了综述。随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王云芳教授讨论了伊斯兰文明中世界主义思想的概念、谱系与当代反思。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治学研究院曹亚斌教授则分析了贾希兹政治思想中蕴含的世界主义要素。另外,中国政法大学曹兴教授,吉林大学姚璐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夏林老师也分别从“西方世界主义与中国天下主义的区别”,“反全球化背景下的治理”以及“物理学方法分析中华文明中的世界主义”等视角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会议最后,蔡拓教授做总结发言。首先,蔡拓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内容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欢迎。蔡拓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是多学科之间思想的碰撞,诸如时间逻辑、物理学分析方式,对马克思世界主义思想的多视角研讨等发言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多元分析依据和阐述路径。蔡拓教授指出,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主义思想研究’”进行过程中,研究组面临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包括进一步理清世界主义的相关概念,界定世界主义的广义内涵,处理好世界主义学理阐释和实践论证之间的关系等。但是,课题组会努力克服上述困难,坚持不懈的推动世界主义思想研究的有序进行。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