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专职教学与科研人员

机构首页 >> 研究团队 >> 专职教学与科研人员

刘贞晔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31日

 

一、个人简历

刘贞晔,男,1968年生,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研系统学术委员会委员。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11月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多次前往朝鲜金日成大学、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台湾铭传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进行访学交流。

主要学术兼职有: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2006-),国家海洋局极地专项专家(2008-),《国际观察》杂志编委会委员(2009-),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2017-)。

主要学术成果包括:独著专著2部、译著1部,联合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1部,联合主编学术著作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Global Policy Studies、《光明日报》等杂志以及各种学术著作中发表论文50余篇。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其中2012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际关系民主化与联合国改革问题研究”,2015年完成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战略规划项目“全球政治视域中的南极矿产资源问题研究”;2016年完成校级人文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的塑造”。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世界主义研究”子课题“中华文明的世界主义思想研究”,承担的其它课题还包括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和“中国与全球治理”、北京市教委资助课题“高校通识教育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以国际政治学科为中心的探索”等。

 

二、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贡献

本人长期从事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尤其重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本人选择了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理论作为长期研究领域。自2002年起本人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所做出的学术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研究

主要代表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专题论文《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思想渊源与现实反思》《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专题论文主要聚焦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价值所揭示的国家发展繁荣与人类共同福祉是如何在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中联结在一起的,以此理念为指导,探究中国如何在承担大国责任与获得自身发展之间取得良性互动,并为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可行的路径。本人在该研究领域主要以当代中国的两大国家战略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的思想理论渊源、理论要义和理论拓展为核心展开理论研究。该领域的代表作还包括《全球治理时代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调适》(《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CSSCI,独著)等。本人关于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包含的一系列价值理念和人类共同体理想具有久远的思想渊源,在东西方文明中关于世界大同和世界国家的各种理想与理论探索为今天人类探索国家治理和人类公共事务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价值指引,该项研究分别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对东西方文明中这些主要思想价值的历史发展及其内涵进行了挖掘和总结,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丰富的东西方文明价值内涵。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将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紧密地联结成为一种整体性治理,但是在学界却常常把二者割裂开来研究,甚至在学科上二者就常常被分别划分在政治学与国际政治两个不同的学科中,这显然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本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在理论上初步构建了一种整体性的理论解释框架。三是国际关系学界关于全球治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和制约已经有了较深入的探究,但是关于国家治理对全球治理的制约和影响的理论探究和具体问题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成熟和深入,本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建构方面启发了一种关于该问题的中观层次的理论解释框架的研究议程。这一框架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和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以中国的国家治理和发展成就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发展方向,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和世界共同发展。四是从现实国家战略需求的意义上来说,本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顺应了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理论需求: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任务,但是关于全球治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制约和促进等作用常常被忽视,本人现有研究成果将全球治理视角带入了这一议题的研究,有助于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树立起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两个大局”观,具有推动党和国家将全球治理提升到与国家治理同等高度的战略地位的政策意义;另一方面,在中国已经崛起并强有力地参与到了全球秩序的塑造进程中来的21世纪,本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关于国家治理对全球治理的制约和促进作用的研究,如推动全球治理规范变革、将国家治理焦点和议题纳入全球治理议程、以自身治理经验丰富和加强全球治理、以自身需求推动新的全球治理规范的生成等等,对于推进中国的全球治理参与进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本人该领域的另一篇成果《全球治理时代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调适》一文中,本人还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关于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思想发展史梳理,提出了一种全球利益关照下的国家利益观:正视全球性危机的严峻挑战以及全球治理向深度发展的时代趋势,在认识和行动上呼应全球治理中人类共同利益维护的急切需要;尊重国家的基础性地位,维护合理的国家利益;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机制,实现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调适等观点,这对于进一步拓展人类利益共同体的理念及其理论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关系研究早在2014年由本人和蔡拓教授首倡,并在当年9月份由本人和蔡拓教授举办了国内第一次关于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互动关系的研讨会(“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主办),会议对于推动学术界关于该议题的研究产生了巨大作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会后专门就该议题进行组稿,在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组发了由我国研究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著名大家蔡拓教授、复旦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成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刘雪莲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的论文,本人成果也属于这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组稿之一。这说明该议题的研究和本人该领域的研究得到我国学界的高度认可。2016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季刊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4期刊发了本人上述《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思想渊源与现实反思》一文的英文版,在国际学术界也得到了很多学术响应。

 

(二)全球化、全球议题与全球学学科建设研究

主要代表作有:

1、《重新认识和发现全球时代》,《国际政治研究》2015年第4期。CSSCI,独著。该篇论文是受该期刊邀请,由本人发起的一组拓展中国的全球化与全球学研究的组稿之一,得到了享誉国内国际学界的俞可平教授、秦亚青教授、王逸舟教授、吴志成教授等著名专家的响应而同组发表。

2、《全球治理变革与全球学学科的构建》,《国际观察》201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CSSCI,独著。该篇论文是受该期刊邀请,由本人发起的一组推动中国的全球学研究的组稿之一,得到了时任复旦大学社科处处长陈玉刚教授、上海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郭长刚教授等人的呼应而同组发表。

3、《全球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本人参著:第七章《全球体系》、第十章《全球公民社会》和第十二章《全球利益》第三节。该著作为国内第一本规范意义上的全球学理论著作,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4、Liu, Zhen-ye.2012. “The Critique of Methodology: Nationalism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Journal of Glob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1.1(2012):3-15.独著。

5、《全球学的构建与全球治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主编。

6、《全球治理变革与国际法治创新——首届“全球学与全球治理”论坛成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主编。

7、《全球议题》,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译者(两人合译)。

本人在全球化、全球议题与全球学学科建设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全球化、全球体系、全球学研究方法、全球政治学、全球公民社会、全球治理与全球议题等多个学科核心议题的研究。其中关于全球学方法论的研究得到了德国著名学术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创办的研究全球公共政策的杂志Global Policy Studies的约稿,后来在CSSCI核心期刊《国际观察》发表的全球学学科建设的论文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同时本人参与撰写的《全球学导论》还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新认识和发现全球时代》一文是受期刊邀请,由本人发起的一组拓展中国的全球化与全球学研究的组稿论文;另一篇论文《全球治理变革与全球学学科的构建》也是受期刊邀请,由本人发起的一组推动中国的全球学研究的组稿论文。这说明本人在全球化与全球学领域的研究已得到学界的认可。2011年由本人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和学科建设主要推动者之一的全球学交叉学科获得教育部批准,准予设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这说明本人长期在该领域的研究和推动也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成果。2016年本人参与的《全球学导论》被英国著名出版社Routledge出版社选中并购买了版权,翻译出版英文版,本人作为英文版的主编之一继续推动该著作英文版的出版。这也说明该项研究成果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很高认可。

 

(三)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

主要代表作:

1、《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一种互动关系的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独著。学术贡献:严谨运用了科学实证方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构建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政治中作用的理论解释模式。杨建英和唐兴霖等人都引用该著作中关于非政府组织的三个层次的界定。杨建英等人肯定了该著作关于非政府组织特征的厘定,并认为这也是该著作关于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依据百度文库检索被引用68次。

2、《国家的社会化、非政府组织及其理论解释范式》,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期。CSSCI,独著。CNKI数据库被引用51次,下载1162次。

3、《国际多边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合法性的缺陷与补充》,载于《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CSSCI,独著。

4、《联合国的民主及其治理》,载于《国际观察》2008第5期。CSSCI,独著。

5、《非政府组织及其非传统外交效应》,载于《国际观察》2012年第5期,CSSCI,独著。

6、《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载于《国际观察》2005年第4期。CSSCI,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本人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国际多边组织、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本人对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学术关注已近二十年,上述成果在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内涵、组织特征及在全球治理和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和角色作用的研究方面是开拓性的,得到学界众多研究者的引用和较高的评价。特别是本人专著《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一种互动关系的分析》一书是国内少有的运用严格逻辑推理和典型案例分析对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和逻辑检验的著作。该著作是本人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因运用了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得到了逻辑检验而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其他代表作如《国家的社会化、非政府组织及其理论解释范式》因严格的案例分析研究和国家社会化理论解释模式的建构而被国际关系学界顶尖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刊发,这也是该期刊极少刊发的关于非政府组织研究的论文。本人关于国际多边组织和联合国研究的另外两篇论文也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此外,本人成果还在许多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专题报告,并分别得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洁勉教授、中国社会科院李东燕研究员和武汉大学黄志雄教授等邀请并被收录出版,这也说明多年来本人对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研究得到了学界高度认可和较高评价。

 

(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研究

主要代表作:

1、《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与国家利益分析》,载于《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9期。CSSCI,独著。该文部分内容在《光明日报》官网光明网理论频道以《世界经济增长与全球治理发展的“中国时刻”》标题转发,国家发改委官网以《刘贞晔:世界经济需要中国》标题转发。

2、《中国参与联合国禁止酷刑规范的制度分析》,载于《教学与研究》2008第9期。CSSCI,独著。该文是本人多年来遵循严谨的实证逻辑方法进行研究的一篇典型案例分析的代表作。

3、《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中国经验惠及全球》,载于《光明日报》2016年9月21日第15版。该篇论文被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求是网等重要学术网站全文转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网站社科要闻(2016年9月22日)专门报道。

4、《中国与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载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第4期。CSSCI,第一作者。

5、《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国家利益诉求及战略选择》,载于陈岳等主编《21世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角色定位与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版。独著。

6《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进程与国家利益分析》,载于门洪华主编的《中国战略报告》,格致出版社2017年出版。第一作者。

7、《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与全球秩序的塑造》,载于梁守德等主编、刘贞晔等执行主编,《新型大国关系、国际秩序转型与中国外交新动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

本人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进程、国家利益诉求、全球治理机制,如G20、联合国禁止酷刑规范和联合国改革、治理领域与治理议题如全球网络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和对外援助以及中国的全球治理观等问题的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是多年来学界的热点问题,本人在该领域的学术贡献主要是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国家利益诉求分析做出了实证性的学术研究。在关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动力问题上,主要因素有国际格局变迁、意识形态变迁、国内战略需要、国家实力变化、国际规制约束等,但是究竟是哪些因素起到了更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在中国参与治理比较深入的问题领域,究竟是国际规范改变中国多一些,还是中国受自身国家利益驱动而积极学习更多一些?对于这些长期存在的困惑性问题学术界并没有明确回答。本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历史和现实案例分析证明,虽然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对中国的治理参与也发挥了实质性影响,但是中国的参与行为和国家利益诉求的演变主要是在综合考虑国内利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适应和学习的结果。国内政治发展转型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利益考量在中国的全球治理参与中发挥了更为长远和持久性作用。同时本人在另一篇论文《中国参与联合国禁止酷刑规范的制度分析》中严格运用实证逻辑和案例分析方法对中国参与国际规范的动力问题给出了独特性回答。此外本人发表于《光明日报》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中国经验惠及全球》一文获得了广泛影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网站社科要闻在内的多家中央权威机构转发。这说明本人在该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学界和有关政府机构的很高程度的认可。

 

(五)共同体概念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主要代表作:

1、《“东亚共同体”不可能是“开放的地区主义”》,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0期。中国知网被引用20次,下载913次。

2、《“中国世纪论”与国际秩序的未来》,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第8期。CSSCI,独著。

3、《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的国际定位》(韩文),载于门洪华主编《中国战略报告 中国软实力的战略思路(第一辑)》,(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社2014年韩文版。独著。

4、《全球公民社会研究:国际政治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独著。

5、《国际政治视野中的全球市民社会:概念、特征与主要活动内容》,载于《欧洲》2002年第5期(被邓正来和亚历山大主编的国内外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名著《国家与市民社会》一书2006年再版时全文收录),CSSCI。CNKI数据库被引频次68次,下载1056次。

6、《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上、下),载于《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期(被邓正来和亚历山大主编的国内外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名著《国家与市民社会》一书2006年再版时全文收录)。CSSCI,第二作者。CNKI数据库被引频次87次,下载824次。

7、《和谐世界与中国对外战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之一。

8、《转变中的中国与世界: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执行主编之一。

9、《新型大国关系、国际秩序转型与中国外交新动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执行主编之一。

共同体概念是本人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面长期关注的研究议题,本人关于共同体概念的研究吸收借鉴了卡尔多伊奇等人的研究成果,从统一性、归属性、集体认同和共同利益等多个角度探究了共同体概念所具有的文化和利益等方面的复杂内涵,并从中提炼出共享、共有、共同、相同、一致等核心内涵和价值特征。这些核心特征更清晰地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本课题将沿着这一路径,继续从中西方文明成果中进一步挖掘和完善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以图为从理论上更全面地拓展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同时本人还从全球主义理论和全球化的发展视角对国际秩序、和谐世界、全球公民社会等国际关系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关于共同体概念的研究论文“东亚共同体”不可能是“开放的地区主义”》在CNKI数据库引用20次,下载929次。

同时本人还是在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最早将中国的全球公民社会研究议题引进中国学术界的推动者之一,也是国内学术界近二十年来持续推动全球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的代表性学者。2015年本人专著《全球公民社会研究》对全球公民社会各种行为体在全球治理各领域的行为及其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案例研究。著名政治学家蔡拓教授评价该著作“对全球公民社会从学理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了有深度、有说服力的阐述和分析”。同时本人在该领域的主要论文《国际政治视野中的全球市民社会:概念、特征与主要活动内容》和《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上下)在CNKI数据库被引率分别达到69和88次,还同时被邓正来和亚历山大主编的国内外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名著《国家与市民社会》一书2006年再版时全文收录。北京大学于铁军在《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一书中评价《国际政治视野中的全球市民社会:概念、特征与主要活动内容》是国内第一篇对全球公民社会进行概念界定和系统梳理的研究成果。这都说明本人长期以来在该领域的持续性研究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

 

(六)战略对策研究与决策咨询

近年来,本人还承担了中央部门委托的战略对策研究工作。2013年受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委托,承担其规划的战略研究项目“全球政治视域中的南极矿产资源制度问题研究”,提交了一份项目结项报告《全球政治视域中的南极矿产资源制度问题研究》和一份咨询报告《南极矿产资源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这两份报告主要运用了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全球公域理论、全球公地理论、全球共有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理论、全球人类共同利益、“世界公园”理论、“科学无国界”理念等,提出了中国在南极问题上的身份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一是应推动南极体系朝着超国家主权治理机制的发展方向发展;二是应加大中国在参与极地事务的国家能力建设,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建议。这些报告和对策建议得到了委托单位的肯定。

除此之外,本人还作为研究者之一参与了外交部2017年委托我们研究所的“全球化再平衡的若干问题”研究课题,其中对全球化再平衡做出了基本理论判断,提出了全球化再平衡的主要内容与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推动全球化再平衡中的定位和着力点。目前这一课题成果已经提交外交部结项,外交部在录用函中给予充分肯定和评价。

同时,本人还参加了一系列中央机构的决策咨询工作。2015年1月参加了国家海洋局召集的国家极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2013年4月参加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属工作组召集的国家安全政策文件读本审议工作会;2010年本人参加了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的关于国际政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工程专家咨询会;2017年参加了国土资源部召集的全球资源治理研究与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其中,本人在上述有些咨询工作中还提交了咨询意见报告。这些咨询工作也为本人在战略对策研究领域积累了重要经验。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