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至29日,由我所主办的“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学术研讨会暨全球学学科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市昌平凤山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及权威智库的专家学者,及我所师生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1月28日上午,我所副所长刘贞晔教授主持开幕式,刘贞晔教授代表我所名誉所长蔡拓教授及研究所全体师生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冯维江研究员做开场致辞。
冯维江研究员根据大会的主题提出全球治理的研究是“始于问题、终于秩序”,指出在主权国家政府长期占据全球治理供给侧的主体地位情况下,可以通过权力结构框架下的关系专业投资来强化区域及全球治理的能力与韧性。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围绕“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的主题展开了四个场次的讨论。
第一节研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论坛》副主编王明进教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董青岭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杨晨曦副研究员、我所老师杨昊博士与迟永博士,分别就情感挖掘与暴力冲突的社会感知、全球治理的政治环境、新冠疫情与区块链技术革命、中非减贫治理问题发表了演讲。
第二节研讨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副主编黄昭宇博士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志永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审刘蔚然老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吕晓莉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琳博士以及我所老师陈纳慧博士分别就政策自主性与大国退群外交、全球治理研究的滞后现状、美国和欧洲涉华抗疫新闻的宣传与中国国际形象、RCEP对中国的影响以及“铮友”外交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第三节研讨由董青岭教授主持。本节研讨有四位专家学者发言,王进明教授认为主导全球化的是市场与资本而非国家,全球化仍将继续深化;我所耿协峰教授以“互联互通政策在亚洲地区合作中的扩散”为题展开汇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论坛》编辑部副主任张颖老师分析了中国提供区域公共产品“顺风车”的特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王伟博士分析了逆全球化背景下白人至上的国际秩序和白人极端主义问题。
第四节研讨会由李志永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乐博士以“联合国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来考察新型合作倡议,主张将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以及现行的国际组织框架相结合;黄昭宇研究员指出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已经进入深度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体现了中国智慧的同时也更适宜目前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阶段;我所博士生陈秋丰、刘孟强也分别就全球公域视域下的人类共同利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国际货币体系复杂性分析与参会学者进行了交流。
刘贞晔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会作总结发言,认为本次学术研讨会对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解答、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从学术理论和实际经验两个维度对现有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的理念与行动作出高度评价。最后,刘贞晔教授再一次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11月29日上午,与会学者与我所师生召开学科发展与建设座谈会,就全球学学科如何拓展研究广度,加强研究深度,展开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