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7日,“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之《全球化时代的民粹主义》讲座,在中国政法大学致公楼103教室(昌平校区)举行。讲座由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贞晔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先生主讲,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长蔡拓教授出席并评论。
俞可平教授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俞教授指出,20世纪末的全球化时代带动了民粹主义在东西半球,尤其是拉美、东欧和北美的再次兴起,并且表现出西方主导、反全球化、右翼排外以及网络化等突出特征。俞教授对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做了区分,认为“民粹主义与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俞教授提出,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拥有共同的理论前提,即“主权在民”和“人民统治”,但是民粹主义把民主的理想绝对化,把民主主义推向极端,最终的结果不但可能背离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义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反民主主义,而与权威主义的独裁政治相联系。因此,俞教授表示,民粹主义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它既表现有积极的一面,又有落后的一面,要想避免社会陷入民粹主义的困境,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必须维持动态的平衡,维护基本的公平正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进而避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失效。
随后,蔡拓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和补充。蔡教授认为,不同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两次民粹主义浪潮,新一轮的民粹主义对内出现于成熟的立宪民主政治的框架内,对外兴起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是相对理性的民粹主义浪潮。蔡教授补充道,本次民粹主义起因于各国不当的全球化政策,同时也是对西方国家中精英政治弊端的纠正;对中国而言,国际上新兴的民粹主义浪潮不仅对我国国内以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为特征的现有政治生态产生强劲推动作用,同时也与我国以推动全球治理为导向的外交政策之间产生张力和矛盾。蔡拓教授提出,协调和缓解此类矛盾和张力,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今后需要继续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最后,讲座进入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就西方民粹主义发展前景、日本民粹主义表现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疑问,俞可平教授对此也一一作出了回答。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