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机构首页 >> 正文

    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0日

    2024年6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湖北大厦成功举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贞晔教授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陈岳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学术顾问蔡拓教授分别致辞。陈岳教授指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会出现根本性地逆转,面对不断产生的全球性问题,单凭一个国家无法应对,必须运用全球治理的方式逐步解决,全球治理学科的建设正当其时。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作为研究全球治理的先驱者和科研重镇,举办此次研讨会名副其实。陈志敏教授肯定了建设全球治理学科的重要意义,提出当今的问题在于如何在现有一级学科框架下建设全球治理二级学科,为此,陈志敏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将全球事务与全球治理设置为横跨政治学、公共管理和法学三个一级学科的交叉二级学科的经验。蔡拓教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向出席本次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各校代表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支持表示了感谢,他首先阐述了加强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全球治理学科必须在理论上回应国家主义的挑战以及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的碰撞,同时当前人们对于人类发展不确定性的忧虑大大增强,迫切要求对全球治理做出更深刻的反思与重建;其次,蔡拓教授对全球治理学科的特殊性、难点和着力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强调必须明确全球治理学科的交叉学科定位,并建议在交叉学科门类中设立独立的全球治理一级交叉学科;最后,蔡拓教授对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理念价值进行了审视与反思,强调全球治理不等于国际治理,全球治理的核心价值是全球性、全球主义。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离不开一个大的历史观,离不开对时代的研判。要把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紧密结合起来,以人类的大视野、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捕捉和认同人类文明多元化进程中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本次研讨会设有两个主题分论坛和圆桌论坛,共五个时段的研讨,与会代表围绕“全球治理学科建设实践与经验交流”、“全球治理重要研究议题”以及“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的展望与倡议”展开了充分的研讨。

    在大会研讨阶段,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教授和外交学院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飞教授分别主持了“全球治理学科建设实践与经验交流”两个时段的研讨。

     在第一时段的全球治理学科建设实践与经验交流的研讨中,外交学院高飞教授指出,世界已经变成全球化的世界,但治理水平仍高度滞后,作为大国,面对外有期待内有需要的现实,中国投身全球治理刻不容缓,全球治理学科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此后,高飞教授介绍了外交学院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方长平教授从当前全球治理学科的现状谈起,指出研究本身应突破学科的界限,在此基础上展示了人大近年来的学科发展特色。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度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赵可金教授主要分析了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的压力、建设重点以及建设方向,认为要重视国际治理、世界社会跨国治理和智能治理,在理论研究之外也要推进人才培养,兼顾“庙堂路线”与“江湖路线”。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分别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特色、招生情况、学生科研发表和获奖情况以及学生就业情况四个方面介绍了对外经贸大学全球治理硕士、博士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并勾画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贞晔教授详细讲述了中国政法大学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的历程与思路,分析了全球治理学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提出了积极拓展世界主义和新一代全球治理理论研究,聚焦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国际组织的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等具体理论研究,紧扣国家重大战略亟需领域的战略、理念价值和宏观政策结合的研究,以及高度重视各个学科渗透与结合的研究等学科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在第二时段全球治理学科建设实践与经验交流的研讨中,中共中央党校吴志成教授认为,全球治理学科的建设源于象牙塔但要超越象牙塔,要关注世界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回答全球和世界的重要问题,从纯学问转化为能够对具体问题产生影响的实践能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此外,一个学科必须要有自己核心定性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从而构建学科精确的知识体系,摆脱对西方学术的依赖性和依附性,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做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排斥交流互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殷之光教授主要聚焦于对过去四十年全球治理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未来全球秩序的想象,通过对“为谁治理、基于谁治理和治理向何处去”的探讨,提出在南北和南南合作中思考全球问题和全球治理是目前的重要议题,我们需要立足于全球南方思考通过南南和南北合作共同推进世界秩序的转型。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刘雪莲教授以全球治理学科的融合与延展为中心进行探讨,讲述了全球治理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学科融合与延展的优势和问题,点出该学科的未来发展不仅要坚守全球治理的信念,还要守住全球治理的基本价值、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还要增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避免恶性竞争,立足现实的需求寻求学科间的交融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陈伟光教授主要关注了全球经济治理学科的建设问题,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学科定位、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杨娜教授从全球治理学科的定位、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研究课程以及学科和实践共同体的建设等角度发表了看法。

    在全球治理学科建设实践与经验交流的研讨之后是两个时段的全球治理重要研究议题与学科建设经验交流的继续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方长平教授与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耿协峰教授主持了该主题两个时段的研讨。

    在该主题第一时段的研讨中,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杰教授介绍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的耿协峰教授从“全球南方”热的冷思考的角度解读对“全球南方”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采用比较地区主义的新视角来研究“全球南方”,最终落脚到在全球治理出现“信任赤字”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纠正西方所操弄的“全球南方”概念,推动互信建设。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姚璐教授认为全球治理存在学科、学术与话语三个体系的建构问题,一是目前全球治理的研究出现了碎片化的现象,二是当前全球治理理论构建未能跟上实践的发展,三是全球治理学科建设在逆全球化的当下如何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共有认知是一大问题,四是全球治理既需要原创性理论,同时也需要建构中国式的话语体系来解释全球治理。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陈菲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的杨昊副教授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刘彬老师分别就本单位的全球治理专业建设情况、全球治理研究方向和范围的新思考、全球治理秩序的未来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在该议题第二时段的研讨中,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任琳研究员倡议形成全球治理的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三方面的主要观点:第一,忖度“天下体系”这一概念作为全球治理的标志性概念是否合适;第二,在具体理论方面,相比于宏观理论,突出中层理论建构;第三,全球治理既要强调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抽象出一般来。西安交通大学亚欧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旭教授对全球治理学术研究的发展进路进行了归纳和反思,认为既要加强全球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形成整体理论体系,也要加强新兴治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还要加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教授介绍了厦门大学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专业。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迟永副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教研室主任苏欣老师和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的陈纳慧老师分别就人工智能治理、本单位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和学界对“全球”概念的反思等主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大会第五个时段是圆桌论坛阶段,与会代表重点围绕全球治理学科建设展开深入研讨,并初步产生学科建设倡议草案。

    圆桌论坛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关系学院陈岳教授和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赵可金教授共同主持。

    在圆桌论坛的讨论中,蔡拓教授对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的讨论成果进行了回应和阐发:首先是认为当前“全球南方”概念的兴起虽然使中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但对全球治理学科的建设影响不大。其次是指出要重视实然与应然的结合,需要关注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互动,而非二者之间的对立。再次是对核心观点进行了再次阐释:一是必须发展世界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同时应该对人类合作的生存单位转向全球要有清醒的判断;二是要充分意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一个有机、具有生命的全球系统;三是要自觉开展全球教育,深化人的革命。吴志成教授指出当前重要的关切点应放在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之间的互动,学术发展需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全球治理学科建设要立足于学科发展、立足于国际现实、立足于发展需要。刘雪莲教授认为“交叉学科下的全球治理一级学科”这一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目标具有可能性,但需要在两方面发力:一是打动学者,使学者深刻感受到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共同呼吁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的加强;二是打动决策者,针对全球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回答;三是对全球治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体系建设需要常抓不懈,这需要学界共同努力,共同为全球治理的学科建设发力。陈伟光教授再次表达了对建立全球治理一级交叉学科的特别赞同,同时还对具体的全球治理学科教材体系进行了构思。殷之光教授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出发,点明我们的责任是推动全球南方向更平等的方向前进;方长平教授建议学科倡议应注重回应现实问题。张杰教授提出全球治理学科构建需注重学科建立的政策性和学科建立后的人才培养问题。与会其他高校代表也对拟议中的全球治理学科建设倡议草案提出了各方面的重要意见和建议。

    最后是大会总结阶段,该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蔡拓教授主持,刘贞晔教授对大会讨论产生的“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的倡议”草案进行了说明,并就倡议草案进一步征求了各位专家的意见。蔡拓教授对全球治理学科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并对本次研讨会做出贡献的各位专家表示了感谢。全球治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政法大学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